近年来,土门子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立足新发展理念,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动员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院落空间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蹚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庭院+特色种植”
为盘活“沉睡”的闲置资源,土门子镇前期进行入户调研,征求村民发展意愿,在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以家庭为阵地,利用房前屋后和院落空间等闲置土地种植玉米、黄瓜、苹果、黄桃等蔬果,苍术、黄精、五味子等中药材。如今,走进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幅院净、景美、人和的美好画卷映入眼帘。原先杂乱无章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为菜园、果园、花园、药材园,各类农作物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展现出一片充满希望的绿色,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庭院+生态养殖”
土门子镇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依托政策红利,立足地域特色,抢抓养殖先机,利用自家院落发展绒山羊、梅花鹿、貉子、肉鸡、土蜂、猪和牛等动物养殖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小型养殖场,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庭院养殖产业成本低、见效快,进一步激发了农户养殖的内生动力,为庭院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庭院+休闲旅游”
土门子镇充分发挥生态康养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支持引导有能力的农户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独特的田园风光打造集休闲娱乐、地方美食、农特产品产销、割稻劳动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业,多元的旅游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打卡。独有的百亩稻田引入“稻蟹共养”新模式,天然的青龙河水圈养鲈鱼,当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庭院+特色手工”
立足乡村特色资源,该镇积极发展手工作坊,推进就业帮扶产业功能提升,打造具有山区乡镇地域特点和乡土特征的特色手工艺品。传承创新乡村传统工艺,鼓励引导民间艺人积极创作,弘扬满族妇女传统手工织布文化,令大众感受到皮影、根雕、葫芦烙画、勾鞋、草编筐等手工艺的魅力。依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家庭微工厂、手工微车间,让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青春。
“庭院+美丽家园”
在打赢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的同时,土门子镇对各村主干道沿线及农户房前屋后闲置空地进行整体规划部署,因点施策、统一建设,合理打造具有农家韵味、乡土气息、地域特色的小微景观,同时与周边环境、村庄规划相协调。该镇高效利用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美化绿化了村庄环境,把庭院经济发展转化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描绘美丽乡村新蓝图。
下步,土门子镇将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突破口,做好美丽庭院与产业发展融合文章。进一步鼓励群众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庭院经济,打造多种经营模式,引导农家小院的“菜篮子”“果园子”“药铺子”变成增收致富的“钱袋子”“新点子”“好路子”,实实在在让乡村农家“方寸地”成为致富振兴“聚宝盆”。